您现在的位置: 健康常识网 - 生活习惯 - 手脚冰冷怎么办?除了夏天我一般都是这样,这是怎么回事,穿得总比别人多
生活习惯

手脚冰冷怎么办?除了夏天我一般都是这样,这是怎么回事,穿得总比别人多


问:手脚冰冷怎么办?除了夏天我一般都是这样,这是怎么回事,穿得总比别人多

答:    “阳气内守”造成手足冰凉渐入深秋,隆冬将至。随着气温迅速下降,不少人都有手足发凉的现象。特别是女同志居多。有些人认为这是所谓“虚”的表现,强调要运动,要进补。于是不少有手足发凉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锻炼,进食补品。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。中医里讲,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,谓之“阳伏于下,于时为冬”。手足,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,中医称其为“四末”。冬季“阳气内守,不达四末”,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。冬季锻炼宜慢跑、散步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,以“敛阴护阳”为根本。适当进补,调节阳气,平时注意保温,保持手足清洁干燥,搓摩手足心,以改善人体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,达到暖手、暖足的作用。在精神上,要做到力求其静.控制情志活动,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,含而不露,避免烦扰,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。起居调养强调了要早睡晚起,“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”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同时,冬季锻炼宜有选择地进行慢跑、散步、练气功、打太极拳、习剑等项目,不应该做过度、高强度的运动,大量的出汁,会“发泄阳气”,起到相反的作用。衣着过少、室温过低,既易患感冒,又消耗阳气;反之,衣着过多、室温过高,则易出汗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所以,冬季保暖要适度。不能随意药补饮食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无扰乎阳”的古训。《钦膳正要》中说,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讲,“冬季要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。因此,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、热量较高的膳食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。但是,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同属冬令,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,进补的方法也不同。北方冬季寒冷,可酌补温热的食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而南方气候较温和,进补应清补甘温之味,如鸡、鸭、鱼类为宜;气候干燥的地方,应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,如水果、蔬菜、冰糖为宜。此外,还要因人而异,不可乱补,特别是药补,应该有医生指导。有些人对于“冬季进补”这句话不进行具体分析,到了冬天乱用补品,结果造成头晕、眼花、口干舌燥、流鼻血等症状。坐立卧行看养生之道各不同养生无定则,只要有心,就连平素的生活行动——坐、立、卧、行、看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效以坐养神适当地静坐休息,能促使人们心平气和、精神爽快、烦闷消除、毛发光泽度增加、皮肤润泽、大便通畅、睡眠良好等,有防并延年的良好作用。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决定,.如端坐、靠坐、盘坐等,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。老年人人座时,应注意动作要轻、平稳,入座后姿势要端正、自然,上身正直,自然放松,下肢自然屈曲,不要含胸弓背,更不要跷二郎腿。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,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。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。以立养骨适当的站立,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,激发躯体内的新陈代谢,相应地疏通经络。适当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,血压降低,精神振奋,有利于大脑适当休息,使全身舒适。立姿对老年入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。老年人在站立时,身体应自然、平稳、端正,两上肢自然下垂,挺胸收腹,上身不要倾斜,两下肢均匀受力,不宜固定某一侧。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,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,以维持肌肉、骨骼、关节、韧带的正常功能。以卧养气卧姿—般以向右侧卧、双腿微弯为最合理、因为这种双腿微屈,脊椎向前弯的姿势,可使全身自然放松,此时心脏不致受压,有利于心脏排血,对食物的消化、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大有益处。老年人有效的睡眠时间比较短,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。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,应注意卫生,经常翻身,以防发生褥疮。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,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。以行养筋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,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,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,可以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。一般地说,年纪越大,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,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,但年纪再大,比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。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,上肢自然摆动,步幅均匀有力。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。在身体条件允许时,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。以看养血看些有益的书籍、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,可以使人精神愉快、脾胃健康、血液生化出就充盛,这就是“视养血”的道理。不过“久视则伤血”,必须重视掌握分寸。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.保持气血充足。

健康常识网·生活习惯 © 手脚冰冷怎么办?除了夏天我一般都是这样,这是怎么回事,穿得总比别人多 2006 - 2011 版权所有